跳到主要內容

programmer的daily小工具s (1)

突然發現本blog從開版以來,每篇文章似乎都有點過長,而且一些主題也不一定對每個領域的programmer都有需要...雖然blog就是自己寫爽的,不過有時也希望對路過的人有點直接的幫助,所以我想了一下,整理了幾個目前在用的小工具,有些可能比較不常聽到或使用,不過我覺得蠻優的。可以參考看看:

算是top的替代品,不過顯示與操作都讓我覺得爽度倍增,光是彩色的看起來就是HI~
2. pss
pss是一個給programmer使用的grep,可以很方便濾掉不需要grep的檔案,並以較易閱讀的方式呈現出來,詳細用法可以參考作者的介紹。另外,推荐該作者Eli的blog,那邊可是大寶庫啊~從嵌入式系統、軟體設計慣用法(這是我最愛的)、程式語言(C、C++、Python、Lisp、Ruby、Perl...)、parser、book review、Linker、loader、CPU simulator、virtual machine、GUI...幾乎一個好的系統programmer應該俱備的知識都有涵蓋,而且往往深入淺出,講解的非常精彩,很有個人的想法,在台灣大概只有Jserv的blog有這種Fu~或許再來個,programmer的daily blogs?!啊...我好像離題了 :P
3. tmux
算是screen的替代品,不過我覺得比screen更好用,尤其是可以把一個window分成多個panes,對於有寬螢幕的人來講,真是不浪費螢幕的寬度啊~
4. cloc
可以很方便地統計project的代碼行數,看著自己開發的code base逐漸長大,很有成就感吧?另外,對大的3rd-party project也可以馬上有點感覺,知道它們有多龐大,接下來的日子有多難熬... :)
5. cvslog
如果你跟我一樣不幸,公司到現在還在用CVS,你就知道用CVS有多痛苦...看commit log就是痛苦之一,cvslog是一個Perl script,可以讓這件事簡單一點 

6. AWK
AWK是一個很簡單又很強大的小語言,可以非常方便地處理格式化的文字檔,這個對於很多人並不稀奇,但不知道為何,我發現一拖拉庫的programmer都不是很熟悉,往往只要寫一點shell script搭配AWK就可以完成很多自動化工作喔!!而且在系統受限的情況下,AWK依然可以使用(把busybox的選項打開就好),多幾十KB而已,比其他script language小太多啦!!相信我,如果之前從來沒用在工作上,花兩個小時學一下,很值得的喔!!同類型的語言還有sed,也不錯,但個人認為AWK的可讀性高出不少。由於是小語言,所以要學習的話,線上google一下應該就夠了,書的話可以看下面這本:
一時之間想到這幾個小工具,應該是對每個programmer可能都會有用的,而且用了馬上有效果~隨吃即用~以後還會慢慢再繼續補充其他小弟覺得好用的小工具。 Happy codin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誰在呼叫我?不同的backtrace實作說明好文章

今天下班前一個同事問到:如何在Linux kernel的function中主動印出backtrace以方便除錯? 寫過kernel module的人都知道,基本上就是用dump_stack()之類的function就可以作到了。但是dump_stack()的功能是如何作到的呢?概念上其實並不難,慣用手法就是先觀察stack在function call時的變化(一般OS或計組教科書都有很好的說明,如果不想翻書,可以參考 這篇 ),然後將對應的return address一層一層找出來後,再將對應的function名稱印出即可(透過執行檔中的section去讀取函式名稱即可,所以要將KALLSYM選項打開)。在userspace的實作可參考Jserv介紹過的 whocallme 或對岸好手實作過的 backtrace() ,都是針對x86架構的很好說明文章。 不過從前面兩篇文章可以知道,只要知道編譯器的calling convention,就可以實作出backtrace,所以是否GCC有提供現成的機制呢?Yes, that is what __builtin_return_address() for!! 可以參考這篇 文章 。該篇文章還提到了其他可以拿來實作功能更齊全的backtrace的 程式庫 ,在了解了運作原理後,用那些東西還蠻方便的。 OK,那Linux kernel是怎麼做的呢?就是用頭兩篇文章的方式啦~ 每個不同的CPU架構各自手工實作一份dump_stack()。 為啥不用GCC的機制?畢竟...嗯,我猜想,除了backtrace以外,開發者還會想看其他register的值,還有一些有的沒的,所以光是GCC提供的介面是很難印出全部所要的資訊,與其用半套GCC的機制,不如全都自己來~ arm的實作 大致上長這樣,可以看到基本上就只是透過迭代fp, lr, pc來完成: 352 void unwind_backtrace (struct pt_regs * regs , struct task_struct *tsk) 353 { 354 struct stackframe frame ; 355 register unsigned long current_sp asm ( "...

淺讀Linux root file system初始化流程

在Unix的世界中,file system佔據一個極重要的抽象化地位。其中,/ 所代表的rootfs更是所有後續新增file system所必須依賴前提條件。以Linux為例,黑客 Jserv 就曾經詳細說明過 initramfs的背後設計考量 。本篇文章不再重複背景知識,主要將追蹤rootfs初始化的流程作點整理,免得自己日後忘記。 :-) file system與特定CPU架構無關,所以我觀察的起點從init/main.c的start_kernel()開始,這是Linux作完基本CPU初始化後首先跳進的C function(我閱讀的版本為 3.12 )。跟root file system有關的流程羅列如下: start_kernel()         -> vfs_caches_init_early()         -> vfs_caches_init()                 -> mnt_init()                         -> init_rootfs()                         -> init_mount_tree()         -> rest_init()                 -> kernel_thread(kernel_init,...)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mnt_int()中的init_rootfs()與init_mout_tree()。init_rootfs()實作如下: int __init init_root...

kernel panic之後怎麼辦?

今天同事在處理一個陌生的模組時遇到kernel panic,Linux印出了backtrace,同事大致上可以知道是在哪個function中,但該function的長度頗長,短時間無法定位在哪個位置,在這種情況下,要如何收斂除錯範圍呢?更糟的是,由於加入printk會改變模組行為,所以printk基本上無法拿來檢查參數的值是否正常。 一般這樣的問題會backtrace的資訊來著手。從這個資訊我們可以知道在function中的多少offset發生錯誤,以x86為例(從 LDD3 借來的例子): Unable to handle kernel NULL pointer dereference at virtual address 00000000 printing eip: d083a064 Oops: 0002 [#1] SMP CPU:    0 EIP:    0060:[<d083a064>]    Not tainted EFLAGS: 00010246   (2.6.6) EIP is at faulty_write+0x4/0x10 [faulty] eax: 00000000   ebx: 00000000   ecx: 00000000   edx: 00000000 esi: cf8b2460   edi: cf8b2480   ebp: 00000005   esp: c31c5f74 ds: 007b   es: 007b   ss: 0068 Process bash (pid: 2086, threadinfo=c31c4000 task=cfa0a6c0) Stack: c0150558 cf8b2460 080e9408 00000005 cf8b2480 00000000 cf8b2460 cf8b2460        fffffff7 080e9408 c31c4000 c0150682 cf8b2460 080e9408 00000005 cf8b2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