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SICP) 是非常經典的一本程式設計"入門書"。英文的資訊非常多,也有不少針對書中作業的討論(Eli Bendersky, Scheme Community )。由於正體中文的資訊不多,所以我想寫一篇 blog 來紀錄目前的閱讀心得,希望對還沒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或翻過但還在觀望)有些幫助。
這本書建構了程式設計中各種設計取捨與手法的一個 mental framework。開發軟體時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針對不同實務問題我們有許多的慣用法去解決,但這些慣用法背後的精神卻只存於經驗豐富的老手心中,難以言表,導致一般新手不易感受。這本書講的就是作者在選擇設計手法時的系統化方式與思考轉折。
書中使用的語言是 Scheme,雖然不是一般主流的語言,但作者刻意這麼選擇是有道理的。Scheme 的基本語法極其簡單,但抽象化的威力強大,可以在短短的幾行程式中轉換其設計典範。不同的設計典範各有其適合範疇,作者藉由實例與練習題讓我們不斷思考為什麼這樣比較好、為什麼那樣比較好、為什麼...
OK~如果你好奇書中到底提了哪些資訊,以下是我目前的讀書摘要:
這本書建構了程式設計中各種設計取捨與手法的一個 mental framework。開發軟體時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針對不同實務問題我們有許多的慣用法去解決,但這些慣用法背後的精神卻只存於經驗豐富的老手心中,難以言表,導致一般新手不易感受。這本書講的就是作者在選擇設計手法時的系統化方式與思考轉折。
書中使用的語言是 Scheme,雖然不是一般主流的語言,但作者刻意這麼選擇是有道理的。Scheme 的基本語法極其簡單,但抽象化的威力強大,可以在短短的幾行程式中轉換其設計典範。不同的設計典範各有其適合範疇,作者藉由實例與練習題讓我們不斷思考為什麼這樣比較好、為什麼那樣比較好、為什麼...
OK~如果你好奇書中到底提了哪些資訊,以下是我目前的讀書摘要:
- 使用 procedure 建構抽象化。第一章講得是基本要素:基本型別與 procedure。千萬不要以為這部份跟其他語言書籍一樣無趣,這章從最基本的四則運算開始,逐漸引進 recursion的概念,而 recursion 的各式手法也逐一討論,並且在讀者熟悉用 recursion 計算簡單的數值問題後,開始將 procedure 當作 first class object ,在 procedure 間傳遞操作,引進更多設計手法。到這章結束後,我發現自己以前根本就沒善用 procedure 的能力(原因之一是常用的 C/C++ 不易用簡單的方式完成 procedure 的任意傳遞與組合)。
- 使用 data 建構抽象化。第一章將 procedure 與一般 data 的界線弭平了,但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強化的概念是在操作的對象本身。我們會希望用簡單的方式看待複雜的 data 與其使用方式。第一章的 data 都是基本數值,雖然說電腦看到的都是數值,但對人類來說,想看到的是 picture, person, complex number...等概念。如何用不同手法提供這樣的概念與操作,便是第二章所要論述的。在這章大家也可以看到物件導向範式的底層建構手法與其優缺點。
- 模組、物件、與狀態。前兩章完全以 functional 範式完成,對於我來說非常新鮮。第三章開始引進狀態的觀念,原本我以為這就如同之前的 C/C++/Python 一樣,大概就是講講物件導向手法,但我錯了。作者高桿的地方在於討論:引進設值這個動作後,對原有的 computation model 造成多大的影響。在主流語言中慣用的基本設值動作其實隱藏著改變整個程式設計方式的關鍵。但有些動作不透過設值改變狀態是不可能的、或非常地不優雅、或非常地沒有效率。這章後半部則討論 concurrency 與 streams,目前研讀中...
到這邊為止,也大概是此書的一半內容而已,後面兩章講的是如何建構 interpreter, machine emulator, compiler。看起來都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主題呢!!如何?心動了嗎?趕快行動!! :-)
留言
張貼留言